English

浙江大学出版社:打造收藏图书品牌

2001-02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杨晓鸣 我有话说

随着老照片等怀旧图书的升温,不少出版社把目光投向了收藏类图书。霎时间,林林总总的收藏类图书充斥了市场,而为市场所看好的可谓是凤毛麟角。但浙大社的收藏类图书,却有些不同凡响。如今收藏类图书已成为浙大社响当当的品牌,有近40个品种,年销售码洋400多万。从市场反馈信息得知,浙大社的收藏类图书品位高、装帧设计抢眼、实用性强,很有市场竞争力。与其他同类图书比较,一个显著的特点是,按古玩的品相、成色、稀有程度等特征将古玩分成不同的级别,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价。这一点深受读者欢迎。

当浙大社每天收到来自天南海北,甚至港、澳、台地区的订单时,莫不为之欢呼雀跃,同时也充满着感慨。记得当初策划第一套“中国收藏鉴赏丛书(第一辑)”时,众说纷纭,甚至招来非议,编辑们为之捏了一把汗。直到投入市场后,赢得了读者的青睐,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编辑们才如释重负。

尝到了甜头,赢得了丰厚的回报。编辑们并没有沉湎于喜悦之中,而是总结经验,进一步深入市场调查,扩大战果,开拓新品种。相继推出了“中国收藏鉴赏丛书(第二辑)”、“中国收藏鉴赏丛书(第三辑)”、“中国解放区纸币图鉴丛书”等新品种。这些品种一投放市场就成为了热销图书,备受市场青睐。

为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这些图书能脱颖而出?成功的原因何在?

1.贴近读者。古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,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一件古玩代表一种特定的文化,刻画了历史前进的轨迹。收藏古玩,不仅能欣赏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,而且能愉悦心境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不少人茶余饭后,对古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他们看准了这一市场需求,1997年推出了第一套“中国收藏鉴赏丛书(第一辑)”共5种。图书一投放市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但也有不少读者反映图书印制不够精良,黑白印刷效果差,缺乏立体感。根据这一反馈信息,从第二辑开始改为全彩色印制,果然更受读者欢迎。

2.注重时效。图书的销售有淡季和旺季之分,适时推出是成功的一半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图书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,稍纵即逝,图书就可能错过良机,成为明日黄花。浙大社在策划收藏类图书时,能调节好书稿的组稿、发稿的时间,有计划地安排出书时间,促成一个个出书的小高潮,赶上图书的大型订货会,以及销售旺季。2000年北京春季订货会推出了“中国收藏鉴赏丛书(第二辑)”,2000年10月南京书市推出了“中国收藏鉴赏丛书(第三辑)”和“中国解放区纸币图鉴丛书”,今年北京春季订货会又推出了中国古玉器鉴赏等五六个新品种。

3.宣传到位。如今的图书市场可谓五彩缤纷,图书品种琳琅满目,即使是一套内容丰富、质量上乘的图书,如果没有得力的宣传推广,也难于引起反响。要吸引读者,引起市场反响,作好图书的发行宣传推广工作至关重要。浙大社对收藏类图书的宣传可以说是全方位的,除了每次订货会上大力促销外,还不时借助各种报刊、媒体进行宣传。

4.注重装帧设计。精巧优美的装帧设计能唤醒人们的感悟,激发人们想象和沉思。收藏类图书的欣赏价值是消费者的主要动因,如果装帧设计不能冲击读者的视角,就不可能吸引读者,引起读者的购买欲望。拿封面设计来说,不仅要与内容和谐,设计要精巧、秀美大方,而且要体现古玩丰富的文化内涵,使读者享受到一种朴素、典雅、恬静的和谐之美。

想当初第一套丛书还是70克普通用纸,黑白图案,如今全部彩印,内芯157克进口铜版纸。考究的装帧,精美的图案,使得图书更具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
5.注重品牌培养。图书品牌是公众对图书倾向的认识和看法。良好的品牌由读者的好感、信任、爱慕和满意等心理因素构成,是一种无形资产。品牌虽然是一种抽象的因素,不像产品、服务和人员那样具体、实在,但能为出版社带来无穷的收益。浙大社从选题策划开始,就把图书定位于精品来操作。精选精编,力求以精湛的内容吸引读者;精心设计制作,力求以精美的装帧设计打动读者;精心组织策划,力求扩大图书的影响。此外,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好图书的修订工作,不断以新面孔呈现给读者。

跨入新世纪,浙大社加大了改革力度,其中之一就是设立艺术收藏类工作室,进一步拓广这一品牌。新的举措和发展思路,昭示着浙大社在培养品牌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